示范工程——南通印染厂原址污染土壤异位间接热脱附修复工程

    示范工程——南通印染厂原址污染土壤异位间接热脱附修复工程

    阅读量:649

    发布时间:2023-07-12

      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面向所有环保企事业单位的免费年度技术推广服务,从1991年至今已累计推广先进技术和工程4100多项。为便于相关方使用《2021年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详见关于发布《2021年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的公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编制了入选技术和工程的简介,将陆续在官微和公布。简介内容均由入选项目的申报单位提供。
     
      工程名称
     
      南通产业控股——南通印染厂原址污染土壤异位间接热脱附修复工程
     
      工程所属单位
     
      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申报单位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
     
      北京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建设和运行模式
     
      施工总承包
     
      投运时间
     
      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
     
      工程规模
     
      有机污染土壤约1.8万m³。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
     
      预处理后的污染土壤经装载车上料至料斗暂存,通过皮带均匀输送至分料斗后落入中空螺旋杆内加热处理。
     
      通过燃烧器对加热室外壁升温,利用金属的热导性,使整个加热室升温至目标温度,促使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挥发并脱离土壤,过程中实时智能监控室内温度。
     
      经喷淋加湿后的热脱附土壤由装载车转运至暂存场堆存覆盖待检。
     
      根据污染物性质、浓度及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冷凝、吸附或燃烧等方式进行尾气安全处理,处理达标的废气排入大气环境中;尾水采用高级氧化的工艺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
     
      二次污染控制
     
      本工程施工期间,尾气经过气体净化单元处理后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废水经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产生的危险废物,统一委托第三方有资质单位处置。

      运行情况
     
      本工程自2018年6月1日开工以来,历时98日历天,完成了污染土壤异位间接热脱附处理工作。期间,设备运行稳定,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或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督查不合格情况;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环评及批复要求组织施工,落实有关二次污染防治、质量控制等各项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本工程的实施,修复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运行效果
     
      本工程运行效果达到了修复目标值要求,通过了效果评估并获得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认可。
     
      示范点
     
      (1)优化了加热单元填充率、进料速度及加热单元长度,调理进料土壤机质,克服了有机黏性土壤污染物脱附困难的瓶颈;
     
      (2)研制了精准定温调控系统,实现装备加热温度从常温~650℃精准定温和加热停留时间灵活调控自动化控制;
     
      (3)研制了蓄热式加热脱附单元,创新了进料口气锁设计,改进了加热和进料方式,提高装备热利用率;
     
      (4)研制了高温除尘、冷却降尘、二次燃烧尾气处理系统,相对同类直接热脱附技术装备降低尾气处理量;
     
      (5)负压运行,内部结构密封,尾气、尾水处理规范,设备运行时周边50 m距离噪声不超过50 dB,二次污染可控。
     
      获得奖励荣誉情况
     
      2020年度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
     
      原标题:示范工程 |​ 南通产业控股——南通印染厂原址污染土壤异位间接热脱附修复工程
    本文来源:第三方
    上一篇:一起为环境保护做点事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康恒环境基金”签约成立! 下一篇:水发集团与日照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与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项目
    返回列表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