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装机1MW以上!工信部组织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征集工作

    新型储能装机1MW以上!工信部组织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征集工作

    阅读量:485

    发布时间:2023-08-10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征集工作。将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以及数据中心、5G基站等重点行业领域,征集一批集成应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效热泵、新型储能、氢能、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的工业绿色微电网。要求申报的工业绿色微电网实现稳定运行、具有显著节能降碳效果。
     
      关于组织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节函〔2023〕2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
     
      工业绿色微电网是提高能效、保障工业稳增长合理用能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方向,是促进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按照《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节〔2022〕88号)《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工信部联节〔2022〕76号)有关部署,现组织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征集范围
     
      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以及数据中心、5G基站等重点行业领域,征集一批集成应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效热泵、新型储能、氢能、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的工业绿色微电网。
     
      二 推荐条件
     
      (一)申报主体。建有独立完整并稳定运营工业绿色微电网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或相应工业绿色微电网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中,工业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工业园区应为具备统一管理机构的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
     
      (二)具体要求。申报的工业绿色微电网应实现稳定运行、具有显著节能降碳效果,并至少满足下列指标中的三项要求:
     
      1. 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本企业、园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可再生能源、工业余热余压等余能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含热电联产、燃气分布式能源等)等合计占本企业、园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 工业企业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MW以上,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0MW以上;
     
      3. 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比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比例)达到80%以上;
     
      4. 电力负荷调节能力(可根据电力系统需要变动其输出功率的负荷占电力最大负荷的比例)达到5%以上;
     
      5.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包括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氨)储能等)达到1MW以上;
     
      6. 可再生能源制氢或工业副产氢年生产规模达到5000吨以上,并实现就近利用;
     
      7. 工业余能利用率(实现回收利用的工业余热、余压、化学余能、余冷及其他余能占理论可利用余能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
     
      三 推荐程序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本地区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工业绿色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进行申报并择优推荐,有关全国性行业协会、中央企业分别组织本行业、本集团推荐工作。请于2023年8月31日前将《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申报书》(附件1)、汇总表(附件2)和相关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两份)寄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同时通过“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管理平台”上传报送电子版材料。
     
      附件:
     
      1.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申报书
     
      2.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推荐汇总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3年8月9日
     
      原标题:工信部组织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征集工作
    附件:申报书.doc 汇总表.doc
    本文来源:第三方
    上一篇:揭秘:石油化工行业专业买家到底从哪来? 下一篇:聚焦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修复等,中国节能与西安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返回列表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