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全国生态环境监管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征集2024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

    通知!全国生态环境监管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征集2024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

    阅读量:497

    发布时间:2023-09-2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计量检定(测试)研究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各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研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第一监测站、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其他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提高在线/现场监测等生态环境监测专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和准确性,发挥计量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支撑作用,现组织开展2024年度生态环境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计划项目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点申报范围
     
      (一)固定污染源排放及执法、污染追因溯源等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所需的在线/现场监测设备、立体快速监测设备、传感器等网格化监测设备等配套的计量技术规范。
     
      (二)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等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所需的在线/现场监测设备配套的计量技术规范。
     
      (三)水生态保护、国际履约等重点领域所需的在线/现场监测设备配套的计量技术规范。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项目应当与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衔接配套,紧贴生态环境重点管理工作的监测计量需求。
     
      (二)申报单位在相关领域应具有较强影响力,具备牵头制定相关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技术实力,能够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申报项目的起草单位一般不少于两家。鼓励和支持采用监测+计量的形式,起草单位包含生态环境监测与计量技术机构,确保相关计量技术规范既符合计量技术要求,也适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实际工作。
     
      (四)鼓励信誉好、实力强、熟悉了解生态环境监测与计量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积极申报、参与制订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五)申报项目的主要起草人应为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一般应具有起草计量技术规范的经验。
     
      (六)申报项目应当具备扎实的前期研究应用基础,主要技术内容科学成熟,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涉及的相关计量量值(参数)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完整。
     
      (七)申报项目书应明确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校准方法、校准条件、计量特性、不确定度评定等重要内容,提交技术规范初稿或草案的,可优先申报。
     
      (八)项目申报书应明确进度安排和完成期限,工作周期(从下达任务至完成报批)超过24个月建议先期开展预研工作,相关工作完善后再行申报。
     
      三.报送程序和要求
     
      (一)项目申报应提交资料(相关格式参见附件):
     
      1、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项目申报书;
     
      2、申报人简历;
     
      3、申报技术规范草案。申报单位应认真准备规范草案,规范草案应明确提出主要章节及各章节所规定主要技术内容;
     
      4、2024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项目申报一览表。
     
      (二)申报方式:
     
      申报单位应于2023年11月15日前将填写完整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项目申报书、2024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项目申报一览表、申报人简历和申报技术规范草案的电子文档发送至秘书处邮箱secretary@cnemc.cn。秘书处初审通过后再报送纸质版材料,盖章后书面形式函告秘书处。
     
      关于项目申报的问题请联系环境计量委秘书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王瑜 010-8494315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刘安妮 010-64525302
     
      原标题:通知公告 | 全国生态环境监管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关于征集2024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附件:2024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项目汇总.docx
    本文来源:第三方
    上一篇:中国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报告发布 全面梳理塑料议题政策图景 下一篇:土壤三普丨土壤生物专题调查实施方案专家讨论会召开
    返回列表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