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 | 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

    “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 | 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

    阅读量:548

    发布时间:2023-09-26

      技术名称 ◆
     
      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
     
      技术所属领域 ◆
     
      危险废物
     
      工艺路线 ◆
     
      危废焚烧前经过配伍,形成不同形态危险废物的连续、可控和精确进料。经配伍的危废进入回转窑后依次经历干燥段、焚烧段和燃烬段的高温焚烧后,废物大幅减量。回转窑出口热解未完全燃烧的有毒气体进入二燃室中,在二燃室内喷入二次风和辅助燃油,使其充分燃烧,并保证烟气在二燃室1100℃以上停留时间大于2秒钟。焚烧后的固相残渣,通过二燃室底部的喷动式旋转布风,实现底渣充分燃烬。二燃室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回收部分能量产生蒸汽,从余热锅炉出口的550℃烟气在喷入二噁英阻滞剂后进入急冷塔,通过喷水冷却的烟气温度降至200℃。急冷塔出口烟气再进入半干法脱酸塔进行脱酸处理,在脱酸塔后布置布袋除尘器和湿法脱酸,最终实现烟气的达标排放。
     
      主要技术指标 ◆
     
      利用该技术可以使污染物排放均优于国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20)中的限值,其中二噁英排放达到欧盟现行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DIRECTIVE 2010)。
     
      技术特点 ◆
     
      1.最长连续稳定运行时间>6个月;
     
      2.焚烧底渣热灼减率<1%;
     
      3.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20)中的限值,其中二噁英排放达到欧盟现行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DIRECTIVE 2010)。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危险(医疗)废弃物回转窑焚烧处置、工业固废焚烧处置。
     
      案例名称 ◆
     
      黑龙江某公司70t/d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项目
     
      ◆  案例概况 ◆
     
      工程规模:设计总规模21000吨/年
     
      投运时间:2021年4月
     
      验收情况:已验收
     
      工艺流程 ◆
     
      危险废物经预处理和菜单配制后,用不同进料系统将废物送到料斗进入回转窑,液体废物经喷雾送入回转窑。回转窑连续旋转,物料不停翻动、加热、干燥、汽化和燃烧,燃烧温度约为800~900℃,残渣自窑尾落入渣斗,由出渣系统连续排出。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窑尾进入二燃室,燃烧温度1100℃,停留2秒以上。二燃室充分燃烧高温烟气经空气预热器回收热量,热能通过空气预热器将冷空气加热,烟气温度降至500℃,经急冷塔快速冷却至200℃后进入烟气净化系统,深度净化后的烟气达标排放,少量固体残渣和污泥被填埋处理。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
     
      焚烧前进行科学配伍,焚烧中进行过程自适应优化处理,焚烧后通过干法脱酸、湿法脱酸、布袋除尘等净化工艺,污染物排放均优于国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20)中的限值,其中二噁英排放达到欧盟现行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DIRECTIVE 2010)。
     
      主要工艺运行和控制参数 ◆
     
      焚毁去除率≥99.99%
     
      焚烧底渣热灼减率<1%
     
      投资费用 ◆
     
      新建焚烧系统投资约为50~70万元/吨危废(不含土建)。
     
      运行费用 ◆
     
      运行成本约1500元/吨(包含水、电、柴油、活性炭、消石灰等的消耗)。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
     
      危废焚烧可以回收危废中的能量,高温能够杀死病原体,利用焚烧后的灰渣可以制备多种玻璃态资源化产品,高温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以回收用于对外供热或者厂内综合利用。
     

     

      原标题:“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 | 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
    本文来源:第三方
    上一篇:晶澳科技东台基地10GW电池和10GW组件项目投产 下一篇:“扣链、拧阀、把关”,扬州邗江这样守护一江清水
    返回列表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