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应用推广案例 | 砷地质高背景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风险管控工程

    技术应用推广案例 | 砷地质高背景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风险管控工程

    阅读量:496

    发布时间:2023-12-20

      为充分发挥平台服务功能,共同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联合部分省(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部属单位、科研院所、高校、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70家单位,成立了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理事会。即日起,平台将陆续发布一批各理事单位推荐的技术应用推广案例,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助力,欢迎大家关注与咨询。
     
      ▎案例名称
     
      砷地质高背景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风险管控工程
     
      ▎推荐单位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申报单位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
     
      ▎工程地点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应用规模
     
      7.36万平方米
     
      ▎解决难点问题
     
      地块位于砷地质高背景典型区域,土壤砷超筛选值范围广、深度大,污染物含量高,污染土方量大,常规土壤修复模式难适用,严重限制了地块的再开发利用。
     
      ▎整体解决方案
     
      基于风险阻控与开发建设高度融合的思路,将设计标高±00 m以下所涉及的开发建设工程作为风险管控工程的一部分,整体规划、一体化施工。项目首先通过区域地质构造和砷固存机制等判断属于地质高背景情形;根据开发规划,局部对浅层砷超筛土壤进行清挖修复,采用预应力管桩进行支护桩施工,减少土壤暴露风险;建设高强度全封闭阻隔层,实现超筛土壤的表面覆盖阻隔。风险管控措施与未来利用情景高度吻合,最大幅度降低后续扰动带来的环境风险,既保证切断暴露途径、防控风险,又节约工程成本,降低施工难度,保障地块得以再开发利用。
     
      ▎案例成效
     
      工程减少了95%的土壤修复量,缩短了3/4的施工时间,降低了90%以上的碳排放量,避免了深基坑施工风险,节约了近5亿元的修复成本,保障了人居安全和环境安全。地块顺利移出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带来数十亿土地资源经济收益。
     
      ▎推广应用情况
     
      工程受到各级管理部门和土地使用权人、修复单位等广泛关注,为我国污染地块实施“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与示范。
     
      来源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原标题:技术应用推广案例 | 砷地质高背景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风险管控工程
    本文来源:第三方
    上一篇:江苏环保集团工程技术公司深度支撑交通运输行业污染综合治理与绿色转型发展 下一篇:江西省印发《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
    返回列表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