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 |工业废油蒸馏精制高值化利用技术

    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 |工业废油蒸馏精制高值化利用技术

    阅读量:492

    发布时间:2024-01-19

      为更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落实《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加速绿色低碳技术升级,科技部社发司委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编制了《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并于2023年9月11日正式公布。为持续宣传推广《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成果,引导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陆续在官微推送目录成果信息,敬请关注。
     
      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
     
      01.技术名称
     
      工业废油蒸馏精制高值化利用技术
     
      02.适用范围
     
      现存废油回收再生企业的原料预处理及汽车修理点和企业设备更换的废润滑油处理。
     
      03.技术内容
     
      技术原理
     
      (1)以废润滑油为对象,建立废润滑油中稠环芳烃、卤代烃、甲苯不溶物、残留添加剂或金属有机物、老化副产物等的组成结构及其分布的测评方法,对废润滑油、蒸馏亚组分和精制产品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对废润滑油理化性质和污染程度、可加工性分析等,依据其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经济潜质,构建评价废润滑油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危险废物属性和资源属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废润滑油、蒸馏亚组分和产品的危险废物属性和资源属性,以及危险废物特征污染物在处置和利用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形成工业废油处置和利用的技术经济性评估方法。
     
      (2)开发了新型催化剂配方和制备工艺,并建立了催化剂与渣油催化改质的构效关系,形成了相应的催化剂筛选方案,提出工业废油蒸馏渣油的催化改质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对渣油的安全处置与高值化利用。
     
      该技术在超高真空等极端条件下废油深度脱水除杂的处理能力高达12000L/h,残余酸值低至0.03mgKOH/g,残余水分低于30mg/L;超短程分子蒸馏关键技术的有效分离温度比传统工艺降低了130℃~220℃,可在220℃左右运行;加氢脱硫率、脱氮率达到95%以上。
     
      主要创新点
     
      (1)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特定的条件限制,主要保证加氢精制过程中氢源的稳定供给,即能满足稳定运行。
     
      (2)对环境干扰敏感度相对较低,不受地域影响,可与化工生产工艺进行耦合,实现相关化工企业副产物氢气的高效利用,形成化工—废油再生联合生产,技术链条匹配合理。
     
      (3)实现了工业废油的全组分处置与高值化利用,工艺稳定,技术经济且环境友好。
     
      04.污染治理或环境修复效果
     
      该技术可减少废油炼制的废气、废渣、废水排放,废油炼制基础油收率提高至85%~90%。处理后油含盐量低于3mg/L、油含水率低于300mg/L,外排水含油量不超过150μg/g。
     
      05.技术示范情况
     
      重庆涂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万吨级废油全组分资源化关键技术项目,工程规模3万t/a,该项目实现了将废油转化为高质量、不同类别的油品,极限真空度(残压值)仅0.5Pa,工作真空度(残压值)600Pa,蒸馏温度200℃,加氢精制压力7.8MPa。经检测和测算,每处理1t废油可节约20%~30%能耗。满足了大宗废油的资源化需求。
     
      06.投资估算
     
      以3万t/a废润滑油再生高档基础油主体生产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加氢精制单元、后分馏单元)为例,总投资约1500万元。
     
      07.投资回收期
     
      以3万t/a废润滑油再生高档基础油主体生产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加氢精制单元、后分馏单元)为例,静态投资回收期0.396年。
     
      08. 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前景
     
      该技术以环境保护和提高资源化率为出发点,推广工业废油处置与高值化利用技术,不仅可以每年处理2万~3万t工业废油,还可产生2千万~3千万元经济效益,有效促进了废油再生行业的节能减排,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技术部
     
      原标题: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 |(四十七)工业废油蒸馏精制高值化利用技术
    本文来源:第三方
    上一篇:广西一市级水务公司成立! 下一篇:《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供需对接: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技术装备典型案例
    返回列表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