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现、管网缺口大……怎样能让排水“一体化”名副其实

    极端天气频现、管网缺口大……怎样能让排水“一体化”名副其实

    阅读量:38

    发布时间:2024-11-22

      多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我国环境质量总体向好,雨洪管理、海绵城市建设卓有成效。然而成绩之下,环境治理仍然存在不少难点,在 “2024(第十六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E20特邀研究员/市政排水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方晔表示,如近年频发的极端天气给排水系统带来极大挑战,暴露出我国排水系统仍存在管道缺口大、人才极度短缺等问题。
     
      “城市排水系统一体化运维是解决城市内涝和环境治理难题的关键,要解决城市水系统的问题,除了处理好水系统内部的自然循环以外,还要与城市各管理与运营部门协作处理好水的社会循环关系。”方晔指出,要真正实现城市排水系统一体化,首先要搭建专业的维养队伍;其次要实际体现规划引领;第三是要以服务促进管理,使排水系统管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图片
    方晔
     
      01
     
      跨越环境拐点后
     
      水环境治理的四大难点
     
      2015年,“水十条”要求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总体消除;2022年《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达90%以上;2021年《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总体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的城市内涝现象。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率先实现全民脱贫。在环境治理方面同样成就斐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快速递增的态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顺利跨越了“环境拐点”,环境质量总体进入稳中向好的阶段,雨洪管理、海绵城市建设也卓有成效。
     
      在这样的成绩下,我国的环境治理还存在很多隐忧,方晔归纳为四个难点:
     
      第一点体现在近年“极端天气常态化”日趋明显。尤其是今年,珠海、长沙、福州、沈阳、广州、东莞等地,相继经历了 “短历时强降雨”的洪涝灾害,年降雨量特别是北方持续增加。低洼道路、城市地下空间成为容易储水的设施,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和日常生活。
     
      第二,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规模达到甚至超过理论排污量,且已达产,污水厂出水标准也提高了,但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的污水厂进水浓度偏低仍是不争的事实,遇大雨或暴雨污水入河现象频现。
     
      同时方晔提到,控源截污基本就是末端截污,把雨污分流的污水、雨水管联网,变成雨、污、河、湖、海连成一体,污水管中走的是稀释的低浓度混合水,大量污水通过雨水管渠入河。末端截污是排水管网混流的症结所在加上管网病害等,消除难度极大
     
      有专家感慨“治水难,难于上青天”。方晔表示,当轰轰烈烈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告一段落以后,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治理革命尚未成功,排水管网的管养和运维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持续努力,久久为工。
     
      第三、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但排水管道缺口还很大。目前,中国排水管道约为91.35万公里。对比德国,德国的国土面积大概在35万平方公里,排水管道有51万公里。中国面积是德国的26.9倍,应建设排水管道1385万公里。对比日本,中国面积是日本的25.4倍,应建设排水管道1067万公里。方晔认为,尽管我国人口分布不均,铺设排水(雨、污)管道也至少要达到500万公里。
     
      第四、排水管网运营机构极度缺乏专业的管养、运维人才。方晔表示,目前排水行业不缺“人头”,但缺“人才”。排水管网是水务行业最晚市场化、企业化运营的,由于财政拨款的局限,难有高效、精细化的经营理念,极大地限制了排水管网板块的发展。
     
      02
     
      破局:城市供排水运维一体化
     
      方晔认为,水的特质是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因此要从“系统”角度出发,对排水管网实施全生命周期(纵向)、全要素(横向)的精细化管理,“只有让分流或合流制名副其实,才能逐步消除或减少混流乱象,破解城市的水环境治理难题。
     
      在方晔看来,“一体化”的概念是指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各要素之间物理连接的排水系统,主体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市镇,但强调由一家专业机构负责管养和运维,专业机构包括地方国企或者央企、民企、外资企业等现存的各种形式。
     
      城市排水管网管理成本巨大,如果以投融资的方式进入,会大大增加资本负担,同时削弱管网运维的专注性和专业化。方晔提出,在环境产业重资产盛行的当下,是否可以尝试地方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轻资产、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提高本地管网的运维水平和管养效率
     
      2018年9月,珠海市正式印发《珠海市排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明确建立全市排水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养、促进上下水协同管理的供排一体化联动管理体系。2019年1月起,全市各区将存量约6000公里排水设施按现状移交珠海水控集团管养,同步开展移交后排水设施的清淤和病害治理工作。在各地,深圳、广州已基本实现全市排水系统一体化,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等湾区城市也在推行一体化工作。
     
      要组建专业的管养机构
     
      方晔认为,专业的管养机构需要具备三个关键要素。首先是敬业、专业的人才队伍。如珠海水控在组建之初专门邀请业内专家组织多次培训课程,内容围绕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和实操难点等,有效的提升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二是专业的大、中、小型设备及系统。包括在排涝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移动抽排水泵车等,还包括一系列智慧水务、新能源技术集成等。
     
      三是科学、可持续的管养理念。水务集团可以将排水管网进行资产管理、纳污精准收集率、雨洪精准预测及模拟等。
     
      要坚持规划引领
     
      城市排水厂网一体化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按照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去调整、优化、完善排水规划,用规划去引领,对排水管网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要处理好政府主管和规划部门规划编制单位系统运营者的关系,让三者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方晔认为,运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才能让规划“活”起来,因此一定要体现具体实践者的角色,同时要定期修编推动规划进一步落地,才能指导城市有序、良性、健康发展。
     
      在厂网一体化的模式下,规划前期也要充分发挥运营单位的作用。要深入研究包括城市总量匹配但时空分配不均的问题;厂与厂之间的冗余及连接;分流体制的局部混流现状下,污水厂的处理规模、工艺选择以及管网负荷;管网抢修、抢险的转输及保障;道路排水通道及局部竖向安排;系统的调度及效能分析与管理等等问题。
     
      方晔以珠海5·4强降雨袭击举例。2024年5月4日,珠海遭遇超50年一遇的强降雨,24小时雨量达413.9mm,每小时降雨量更是达到了超100年一遇的141mm。如此大的降雨强度,让暗渠、深隧等泄洪作用变得有限,因此,完善山体截洪明沟、城市道路排水等一系列设施重要性凸显。
     
      要强调服务至上
     
      要将排水许可、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等事项变审查为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从设计开始介入,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同时在符合规划、规范、符合城市水系统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用户要求。
     
      这种审查到服务的转变,体现在政府主管和规划部门、规划编制单位与系统运营者之间关系的转变。方晔认为,服务和管控实际上是辩证关系,优质的服务可以实现更好的管控,从根本上改变“管而不控”,使排水系统管理步入良性循环。
     
      要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优势进行服务的延伸。比如除了管好市政地下设施(地铁、地下车行、人行以及地下商场等)出入口外,还要协助、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企业、单位以及小区等内部地下设施出入口的管理,尽可能的减少水浸损失,让政府和人民满意。
     
      城市管理是系统工程,管理和管养不到位,水系统无法独善其身。要解决城市水系统的问题,除了处理好水系统内部的自然循环以外,还要与城市各管理与运营部门协作处理好水的社会循环关系。方晔强调,排水管网运维一体化、城市供排水运维一体化是强化城市水系统管理的最有效形式,水务集团要成为城市管理的纽带和桥梁,才能从系统的角度高屋建瓴的谋划、可持续的管理水系统。
     
      原标题:极端天气频现、管网缺口大……怎样能让排水“一体化”名副其实
    本文来源:第三方
    上一篇:第10届视环会迎来收官,是谁还没逛过大咖云集的大气馆? 下一篇: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被人假冒了!
    返回列表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