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举行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

    天津市举行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

    阅读量:136

    发布时间:2025-05-20

      五月的天津,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夏意渐浓。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呼吁各缔约国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5月16日,天津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暨津南区“生态+研学文旅”路线发布仪式在津南区北闸口镇月桥文化仓举行。本次活动以“津彩南望 万物共生”为主题,由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指导,津南区人民政府主办。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郭海涛,津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灏出席活动并致辞。
     
      天津作为渤海湾畔重要的生态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全市湿地面积达2700多平方公里,观测记录鸟类452种,维管植物104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东方白鹳等珍稀物种数量稳步增长。近年来,天津创新打造了13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其中国家海洋博物馆、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基地通过互动体验、科普教育等方式,为公众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提供了有效载体。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策划一批生态研学旅游路线。
     
      在本次活动中,津南区发布了“生态+研学文旅”创新路线,将区内多个特色生态场景有机串联。这条路线包含小站稻作展览馆、会馆村稻田、绿屏•八里湾、月桥文化仓等特色点位。其中,小站稻作展览馆通过全息影像技术,生动呈现了稻米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会馆村稻田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农耕体验;绿屏•八里湾作为重要的自然教育基地,展示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月桥文化仓则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展现了生态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
     
      活动现场放映了《津彩南望 万物共生》宣传片,全面展示了津南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为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的生态节点,津南区已建成330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为区域内301种鸟类和298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成为展示天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活动现场,天津市津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者联盟正式成立,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宣言》。市区两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者、学校师生及社区居民等1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来源:自然生态保护处
     
      原标题:天津市举行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
    本文来源:第三方
    上一篇:宁德时代港股上市,以零碳科技推动全球零碳经济 下一篇:碧水源2025年度产品推广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会圆满收官!
    返回列表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