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鼓励类技术案例 | 炭素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

    2025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鼓励类技术案例 | 炭素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

    阅读量:290

    发布时间:2025-06-18

      日前,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了2025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环办科财函〔2025〕197号)。为便于各相关方使用目录,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编制了鼓励类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将陆续在微信平台上发布。所有案例均来自目录入选技术的申报材料,案例内容经业主单位和申报单位盖章确认。
     
      技术名称
     
      炭素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
     
      技术依托单位
     
      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工艺路线
     
      炭素生产企业中混捏成型、焙烧等生产工序产生的含沥青烟废气经收集后作为助燃空气,在煅烧炉火道中实现高温燃烧净化,烟气经除尘脱硫脱硝后达标排放。
     
      主要技术指标
     
      出口烟气颗粒物浓度≤10mg/m3、SO2浓度≤35mg/m3、NOx浓度≤50mg/m3;沥青烟趋零排放。煅烧炉火道温度1200℃——1380℃。
     
      技术特点
     
      利用煅烧炉高温火道协同处理沥青烟废气,实现减污降碳。
     
      适用范围
     
      炭素生产行业烟气治理。
     
      案例名称
     
      铝行业炭素焙烧烟气资源化高效治理示范工程
     
      业主单位
     
      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概况
     
      工程地址:山东省德州临邑生产基地。
     
      工程规模:年产27万吨/年预焙阳极烟气治理。
     
      投运时间:2020年。
     
      验收情况:通过验收。
     
      工艺流程
     
      将炭素生产煅烧、混捏成型、焙烧及其他产沥青烟废气的工序结合,利用混捏成型、焙烧等工序产生的含沥青烟废气具有满足煅烧炉燃烧助燃的特性,以煅烧炉及其污染治理设施为中心,将煅烧炉火道作为沥青烟的处理装置,利用含沥青烟废气替代煅烧助燃空气,在煅烧炉火道的高温环境(1200℃——1380℃)中完成沥青烟高效净化,通过煅烧烟气除尘脱硫脱硝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出口烟气颗粒物浓度≤10mg/m3、SO2≤35mg/m3、NOx≤50mg/m3。
     
      主要工艺运行和控制参数
     
      煅烧炉火道温度1200℃——1380℃。
     
      投资费用
     
      工程投资共1185.09万元。
     
      运行费用
     
      年运行费用174.4万元。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采用该工艺后,全厂烟气量减排10万m3/h以上。
     
      原标题:2025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鼓励类技术案例(10)炭素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
    本文来源:第三方
    上一篇: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与北京市水务局座谈交流 下一篇:赛科利克在金斯顿建设稀土回收厂
    返回列表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