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0.1攻坚行动”
近日,自贡市全面启动“0.1 攻坚行动”,市级领导靠前指挥,部门区(县)协同作战,企业主体主动担当,全市上下以极致精细的治理举措破解大气污染难题,以全域联动的攻坚力度攻克防治瓶颈,全力推动PM2.5浓度以0.1微克、0.1微克的幅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率 0.1%、0.1%的进度稳步提升,用“小步快跑”的执着守护蓝天白云,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写下生动注脚。
高位推动:以“微克级”精度压实责任
“要把‘0.1微克’的追求刻在心上、抓在手上,以绣花功夫推进污染防治,进一步梳理当前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细化举措、推动落实,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刚性底线”,市委书记曾洪扬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更为彻底的源头治理,注重源头上深入分析、补齐短板、堵塞漏洞。”
市委副书记、市长石钢带队前往沿滩区调研相关企业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他指出,“要着力破解当前臭氧污染严重、秋冬季颗粒物污染突出等难题,紧盯企业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和时限,确保高质量完成整改”。
市级层面迅速行动,由市环委办牵头制定《自贡市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0.1攻坚行动方案》,配套3个专项行动方案,将PM2.5等重点指标分解成六个方面、22项具体任务,明确各市级部门和属地政府的职能职责,推动形成“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时限到月”的“1+3”闭环管理体系,为全市攻坚行动绘制出路径清晰、靶向精准的“作战图”。
部门联动:织密全域协同防控网
“三位一体”支撑,监管更精准。四川省自贡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24小时密切监视64个小型站、15个常规子站、3个组分站的数据变化情况。“污染期间及重点时段及时推送5分钟数据,早上8点前推送当日空气质量形势及趋势预判,每日18点前进行复盘小结,并提出次日空气质量预测及管控工作重点。”中心站站长介绍,“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走航三维组网,已构建起‘天地空’立体监测网络。”
相关部门联动,管控更有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早晚高峰期,加强对重要路口、商圈等地段交通疏导,确保道路通畅;市住建局对全市200余个在建工地实施“红黄绿”三色管控,以严格标准补齐扬尘治理短板;市城管执法局定期开展重点区域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工作,守住“烟火气”的“最后一公里”防线;市农业农村局组建7支巡查队,严守秸秆露天有序焚烧关......
“上周接到臭氧管控提示后,我们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对80余家涉气企业进行帮扶指导,发现并整改问题20余处。”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部门联动也让执法效率提升40%以上。”
区(县)攻坚:打好差异化治理组合拳
自流井区推出“雾炮车+洒水车+保洁员”三位一体作业模式,每天早中晚三个高峰时段对贡兴路、檀木林街道等重要干道实施“立体降尘”,最大限度降低道路积尘负荷。“我们给每辆车定时定段,确保作业时长、频次不打折扣。”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沿滩区聚焦化工园区精准治污,组织专家团队为5家企业“量身定制”减排方案。在某化工企业,封闭式原料输送管道取代了传统敞口运输,废气收集率从50%提升至85%。“这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每年可减少VOCs排放约12吨。”沿滩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
高新区、贡井区、大安区、荣县、富顺县也纷纷推出特色举措,推动形成“一区一策”的治理格局。
企业担当:“以减定补”激发治污活力
在自贡某工业企业内,设计师正在修改厂区封闭建设的设计图纸。“得益于‘以减定补’政策,我们计划投入82万元用于物料储存改造、车间密闭、治理设施参数传感系统建设等项目,预计改造完成后,今年可减排氮氧化物0.8吨、颗粒物25.8吨。按奖补标准,能拿到约29万元资金,相当于为技术改造‘减负’不少。”企业负责人算起了环保收益账。该项目不仅让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生产效率也极大提升,实现了环保与效益双赢。
“企业要长远发展,绿色是必由之路,‘以减定补’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动力,每个0.1微克的进步背后,都是企业责任与发展机遇的融合。”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负责人这样说。
从晨曦微露到夜幕深沉,从工地车间到街头巷尾,自贡市正以对“0.1微克”的执着,书写大气治理的“精细答卷”。截至目前,全市PM2.5浓度均值为3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市民“蓝天幸福感”显著提升。
“守护蓝天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红军表示,“自贡将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攻坚,让每0.1微克改善都看得见、摸得着,为建设美丽四川贡献自贡力量!”
原标题:守护蓝天白云——自贡市启动“0.1攻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