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以农村垃圾分类为切入点 积极探索“无废乡村”建设新路径

    沈阳市以农村垃圾分类为切入点 积极探索“无废乡村”建设新路径

    阅读量:110

    发布时间:2025-09-08

      “无废城市”建设是推动城乡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沈阳新民市立足农村环境治理实际,以垃圾分类为核心,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健全长效机制和深化宣传引导,系统破解农村垃圾处置难题,为“无废城市”建设向乡村延伸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01 创新治理模式,构建“无废乡村”闭环处置体系
     
      针对农村垃圾“收集难、转运散、处理乱”的突出问题,新民市以胡台新城杜板牛村为试点,率先推行“四破四变”垃圾处置办法,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市)处理”的闭环体系,夯实“无废乡村”建设基础。
     
      在源头减量方面,明确农户分类责任,引导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步分类、装袋打包,并放置于家门口指定区域,从源头减少混合垃圾产生量,减轻后续处置压力。
     
      在中端收运环节,组建专业保洁队伍,配备三轮保洁车,由保洁员上门收集已分类垃圾,统一运送至村内垃圾箱(桶),有效解决垃圾随意堆放问题。
     
      在末端处置方面,衔接无害化处理渠道,通过垃圾清运车将集中垃圾转运至填埋场或西部焚烧场,实现全流程无害化处理,避免垃圾对农村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确保“无废”理念落到实处。
     
      02 健全长效机制,实现“无废乡村”全域覆盖
     
      “无废乡村”建设需持续推进并形成长效机制。新民市以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一体化项目为支撑,通过健全制度与完善设施,推动“无废”治理从试点走向全域。
     
      全市持续完善设施网络,增加转运车辆配置,优化收运路线,构建覆盖“村-镇-市”三级的垃圾收运体系,切实保障垃圾“日产日清”。
     
      目前,已完成全市335个行政村、734个自然屯的保洁员上门收集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基本消除卫生死角,实现“无废”治理无盲区、无漏洞。
     
      在制度保障方面,固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机制,将农村垃圾治理纳入村级日常工作考核,确保“无废乡村”建设持续稳定运行。
     
      03 深化理念宣传,凝聚“无废乡村”共建合力
     
      “无废城市”建设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新民市以宣传“无废乡村”理念为先导,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村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通过村屯广播、户外宣传栏、入户讲解等贴近农村生活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标准、环保知识及“无废乡村”建设意义,不断增强村民“减废、惜废、用废”的环保意识。
     
      以杜板牛村等示范村为样板,展示“四破四变”带来的村容整洁、异味消除等环境改善成效,让村民切身感受“无废”建设带来的实惠,进一步激发参与积极性。
     
      通过推动“人人参与分类、家家受益环境”的实践,引导村民成为“无废乡村”建设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的共治格局。
     
      来源: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处
     
      编辑:杨薇、张琪、李静
     
      原标题:无废城市丨沈阳市以农村垃圾分类为切入点 积极探索“无废乡村”建设新路径
    本文来源:第三方
    上一篇:喜讯|川源入选省级工业节能降碳节水工程解决方案服务商名单 下一篇:土壤三普大事记|8月,硕果盈枝头,普查攻坚势如虹
    返回列表

    内容声明: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